QQ在线客服

当前位置:首页> 创业> 创业资本

华为从深圳“搬家”,怎么就“看上”了东莞?

2018-07-03 10:08 来源: 站长资源平台 编辑: 等等 浏览(652)人   

  “华为又要搬家了”?华为从深圳“搬家”,怎么就“看上”了东莞?2016年5月,一篇名为《别让华为跑了》的文章在朋友圈广泛转发,文章称,作为深圳科技产业支柱的华为,正打算拔营迁往东莞。事后,华为曾对传闻予以否认。


华为从深圳“搬家”,怎么就“看上”了东莞?


  而两年后的今天(7月1日),微信群中又流传出一张有关华为搬迁事宜的细节截图:“7:30从坂田出发——8:10左右到大朗收费站——台中路——环湖路——华为溪流背坡村F区,至下午18点完成搬迁。”

  连时间路线都已规划好,华为当真要去东莞了?

  消息是否确切,还要看华为的具体动作,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分析一下,华为搬家,为什么东莞成为首选?

  1

  具体来说,华为要搬去的地方是“东莞松山湖”,从地理位置上来讲,这里距离深圳坂田很近,开车时间仅需50分钟。

  当然,搬到这里肯定不仅仅是因为距离近,华为青睐东莞一定还有客观原因。且看城叔来捋一捋。

  土地?

  对于华为这类大型企业来说,不断发展就意味需要扩张,企业的用地显得极为关键。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

  而一位华为认识也透露。“目前坂田的地方不够用,终端只能在深圳天安云谷租办公楼办公。”

  可以说,工业现代化最主要的便是有土地来换取工业的成长,如果土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贵,产业成长的可能空间就会越来越小。

  显然,在吸引高端企业层面,东莞的土地便是重要优势。

  在东莞国土资源局网站上,一则关于《2017WG027地块土地出让合同信息公示》显示,东莞出让了一块7.73万平米的土地,受让人是东莞绿苑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此外,该公司还获得了WG026-028三宗大型商住土地,这三宗地块位于松山湖东部地区。

  而值得注意的是,工商资料显示,东莞绿苑正是华为旗下公司,其企业法人是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也就是说,在东莞,华为有足够的土地空间来换取工业成长。

  配套?

  如果东莞还是以前的东莞,那么任正非或许不会选择布局。

  但事实是,东莞近年来的产业环境、政策、上下游产业链等配套的发展,让华为可以落地。

  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华为的手机制造在东莞的发展。

  OPPO、vivo、金立都发家于此,加上迁移过来的华为、酷派等,以及围绕以上整机品牌,汇集于此的产业链企业,东莞正逐步成为中国本土手机行业的中心之一。

  而手机制造的发展只是东莞配套的一方面,其电子信息产业也有更大的布局。

  当前,作为全球性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在上游配套产品方面优势明显,产品直接面向国际市场,远销北美、欧洲、东南亚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配套”条件,或许也是华为看中东莞的原因。

  房价?

  很多人都说,“房价”是深圳的“死穴”、东莞的“利刃”,华为在东莞为员工提供3万套住房,确实是很大的“馅饼”。

  按照网传分配方案,不区分楼栋、楼层、户型,单价全部统一为8500元/平米,分配方案采取的是积分排序形式,入职年限、东莞常驻年限、年度绩效、公司荣誉称号等都能加分。

  而根据CRIC提供的数据表显示,深圳商品房(含一手住宅、公寓以及商办)均价从2007年的14306元/平方米上涨至目前的57013元/平方米,涨幅为299%。而与此同时,东莞目前的商品房均价为18202元/平米。

  正如一位华为人在《从深圳到东莞,一个华为员工的自白》里所描述,“以华为人的收入在松山湖买个房子养老,基本上没什么压力,但要在深圳现在拥有一套三居室,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房价”有没有驱使华为“搬家”?不好说,但“房价”却实实在在地驱动了不少“华为人”愿意去东莞。

  生态环境?

  对于城叔来说,深圳的生态环境在众多大城市中一直是“佼佼者”,而东莞却被看作是个“大工地”,拥有无数厂房以及打工仔、打工妹,被唱衰的东莞千疮百孔。

  但华为在东莞坐拥的松山湖畔,却实实在在刷新了不少人的三观。(看下图)


华为从深圳“搬家”,怎么就“看上”了东莞?


  据介绍,松山湖畔拥有8平方公里淡水和14平方公里生态绿地,14平方公里是什么概念,城叔大概算了算,这大约是四个纽约中央公园的面积,不用说,环境确实不错。

  而在这里,华为终端总部项目完全按欧洲小镇的建筑风格建设,分为12个建筑组团,分别模仿牛津、温德米尔、卢森堡、布鲁日、弗里堡等。

  大概,在当前大城市的拥挤、昂贵、环境差的各种“城市病”背后、在城市人越来越追求生活品质的大环境下,东莞松山湖的生态环境确实不失为有利的吸引力。

  2

  可以说,戴着“有色眼镜”看东莞的时代早已过去。

  撇开华为不说,“扫黄打非”在撕掉了东莞灰色标签的同时,也让东莞的产业转型进一步提上了日程。

  此前,南风窗的一篇《东莞,正在变成一座“正常城市”》,也道出了东莞近年来的变化,特别是其产业的转型升级,可以说是为其承接华为的转移提供了客观条件。

  “Made in 东莞”,现在这一标签再也不是单单的劳动力价值标签。 近年来,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东莞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一方面,有的企业抓住电子产业的风口,凭借扎实技术,提供产品支撑。另一方面,有的企业不断优化产业基因,提升自身品牌的影响力,抓住更大的机遇。

  而同时,随着智能手机行业的异军突起,东莞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也有了明显效果。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东莞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56亿台,华为、OPPO、vivo手机出货量稳居全球前六。

  东莞的产业转型升级,其成功之处便在于,不仅承接转移的机遇,更是在自身的创新过程中做足了功夫。

  此前,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就评价:东莞的制造业产业完善,产业的门类丰富,为中小创新企业的发展提供空间。尤其是东莞这几年科技创新的速度非常快,东莞的中小企业悄然成长,发展前景可观。

  3

  一直以来,城市的竞争“不进则退”。当前,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东莞以其“C位”位置,在城市竞争中将再上了一个梯次。

  在今年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6》中,东莞也是“40年最成功的40城”之一。

  具体而言,凭借地缘优势和较低的营商成本,东莞有更多的机会承接广州、深圳、香港三个城市的产业转移。正如耶鲁大学经济学家陈志武所说,东莞挨着深圳、香港,只要它们经济继续旺盛,那么东莞特殊地位就在。

  对此,东莞结合自身发展基础和优势,也强调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产业市场化、环境国际化。而其中,交通枢纽建设更是早早提上日程。

  可以说,随着珠三角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东莞与深、港、澳之间的联系也愈加紧密,港区四通八达的步伐也正加快。一个例子便是,从东莞到深圳,动车仅需一小时。

  “一小时的上下班通勤,真的不算远。”城叔的一位深圳朋友如是说,现在,越来越多的深圳工作者,会选择住在东莞。

  也可以说,东莞的交通设施建设,不仅使得“一小时通勤圈”得以成立,更是为“人才流动”打破了阻碍。

  去年12月,东莞人才发展研究院发布的《珠三角人才需求与流动趋势研究报告》提到,东莞总体呈现人才流动顺差趋势,成为深圳和广州溢出人才的重要承接地。

  分析称,快速发展的经济及位于广深之间的地缘优势,使得东莞吸纳了大量来自广州和深圳的人才。以2016年的数据来说,从珠三角其他8市意向流入东莞的约16.1万人才中,深圳占比最多(48%)、广州次之(占比33%)。


    2898站长资源平台网站资讯:http://www.2898.com/news/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2898.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2898站长资源平台( www.2898.com )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