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当前位置:首页> 创业> 创业经验

混乱时代巨头最安全的生存守则:产业链整合力

2017-03-20 14:28 来源: 站长资源平台 编辑: 等等 浏览(723)人   

    混乱时代巨头最安全的生存守则:产业链整合力!最近看到第三方分析公司赛诺的一份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手机出货量达到14.7亿部——其中有四成来自ODM厂商。对于已经度过几十年生命历程并还想疯狂生长的科技巨头而言,论及“创新基因”,评判标准或许只有一个:它能在多大程度上不被存量绑架,争取活在趋势里。


混乱时代巨头最安全的生存守则:产业链整合力


    个人认为,这并不是个很大的比例。如你所知,在竞争惨烈的手机红海,从长长的供应链名单中挑选零部件低成本拼凑,是大多数国产手机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尽管在不少业内人士的疑虑中,由于游离于消费电子领域最充满不确定性的上游市场之外,未来一旦在供应链上某个环节出现偏差,后果将很难收场——要知道,这并非没有先例。


    在一个高度由模块化(或者说积木式)搭建的商业世界,遴选市场上的零部件,任何后起之秀都可以迅速拼凑成一个想要的产品。但也因如此,在堆叠积木的过程中,倘若真有什么可被称为壁垒,最大可能即是对创新节奏的主导权——具体到消费电子领域,就是对整个产业链的话语权。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三星多年成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手机厂商。要知道,较之最风光的时光,三星手机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这么多年,行业常识依旧是:它在智能手机行业拥有强大的产业链控制力。


    其实不只手机,过去二十多年——人类科技创新井喷式跃进的这段岁月,这家巨头成功打通了消费电子全产业链,将屏幕,芯片,内存,闪存,面板等电子产品基础核心环节攥在手里。就像数年前《华盛顿邮报》那篇着名的《韩国:三星共和国》所言:“在日本公司迷恋装饰性和昂贵的家用电子产品的时候,三星购买了成熟的技术,并迅速开始生产更便宜和高质量的产品。”


    另一方面,这头巨兽还不断通过收购来夯实底座——就在最近,他们完成了公司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以80亿美元将哈曼国际变成全资拥有企业。


    事实上,从智能手机的供应链名单就可看出,在这个彼此依存度日趋升高的时代,三星的核心竞争逻辑就是编织一张巨大的价值网络,盘踞在这张网络上的资源越多,其收获的利益越多,最终时刻保证它处于整个食物链的最顶端。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了解三星,就是了解现代科技巨头最“安全”的生存守则。


    “程序化”创造


    今年1月,三星电子公布了第四季度财报,综合营业利润9.22万亿韩元,同比增长50.19%,利润的强劲增长主要源自半导体产品和OLED及大尺寸LCD面板等业务。


    如今的行业共识是:1974年就进入半导体产业的三星构筑了一道消费电子上游产业链护城河,其在面板,内存,处理器,电池,各种芯片和传感器等离聚光灯较远的领域都实力强劲。随便举几个例子,根据Android Headlines统计,三星几乎垄断了AMOLED屏幕市场,自十年前量产AMOLED屏开始已突破10亿块;研发能力上,他们去年发布的搭载第3代(48堆叠)V-NAND的“960 PRO 2TB”便令业内侧目。事实上,如今三星整体半导体的收入已接近英特尔,成为全球第二大芯片企业。


    作为目前人类最仰仗的计算平台,手机行业无疑是产业链控制力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在这片越来越红的海域,高端产品组件的销量增长也让三星盈利颇丰。谁都知道,三星生产的内部构件许多都用在了友商上,很多友商无论在开发布会时多么高调,都会低调地为三星贡献利润。


    而从自家产品来看,全产业链布局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手机业务。更重要的是,相较大多数手机对于供应商的严重仰仗,产业链控制力使其可以主导创新节奏。这意味着,它可以凭借不受制于人的研发节奏引领技术转折路径。


    从用户一端,这种“程序化”创新填补了市场诸多空白。三星逐年迭代的明星旗舰机型都被视作集当时产业链和技术优势于一身的产品。而三星诞生一系列“Android机皇”的背后逻辑也不难理解:将那些概念性技术大规模量产:指纹识别,手势感应,无线充电以及虹膜识别等都是如此。


    另一方面,就像是多米诺骨牌,对产业链的控制力填补了市场空白,这种填补行为又反哺为市场号召力,典型案例就是六年前第一款Galaxy Note的横空出世,让六年来“Note”这个词成为大屏旗舰手机的同义词。总之就像历史呈现的那样:在剧烈变动的底层技术世界,拥有自己的研发节奏可以相对安稳地应对不确定性。


    触角的延伸


    其实不只手机,产业链的生态优势得以让三星将创造力延伸到几乎所有消费电子领域。就拿电视来说,从上游专利技术和材料研发,到量子点显示屏生产,再到下游量子点电视等产品的制造,均为三星电视占据行业主导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然,更值得一谈的或许是那些包括可穿戴设备,VR,全景相机等更具未来感的领域。由于拥有“摆布”产业链的优势,三星可以在这些新锐产品的研发上更加任性。譬如就在最近,三星透露正在研发AR设备,并将VR,AR与AI“三位一体”,作为未来技术开发的主线之一。大概去年下半年开始,科技界正在凝结一个共识:AR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被低估了。比尔盖茨就曾表示:VR只是AR的“极端案例”,有自身的局限性,AR则相对更加完善。但问题是AR技术门槛相对较高,研发与量产之间存在巨大断崖——这亦是在消费电子领域集研发和制造于一身的三星最大的优势。


    而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追求对于产业的掌控,一定是以在技术转折点上置身高处为基础。早在2012年12月,三星就推出了一个名为“三星创意实验室”的创业商业计划,培育员工的新锐想法,为三星寻找新的增长点。根据欧盟委员会去年1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上个财年在欧盟工业研发投资得分表上,三星在研发领域的投入超过了130亿美元,是在研发上最不吝啬的科技公司。


    无限博弈


    值得其他巨头注意的是,三星这头巨兽颇为知晓自己的“边界”,非常明白自身在硬件和软件上的不同处境,这种差异无疑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补足——更多时候,收购是最佳策略。


    如开篇所言,三星近期斥资80亿美元收购哈曼国际,要知道,除了公众熟知的HarmanKardon和JBL等音响,哈曼国际还是车载解决方案提供方,目前有超过3000万台汽车配备其车载系统,业务包括嵌入式信息娱乐,远程信息处理和连接安全等,这无疑最为三星所看中。通过此番收购,三星得以进入车联网市场,如《华尔街日报》所言:“通过此次收购三星电子将直接成为全球大型汽车公司的供应商,这也将使得全球汽车供应链重新组合,并且随着移动通信领域和汽车领域的边界进一步模糊,三星也将得以了解更多消费者习惯和需求的变化。”


    事实上,过去一年,三星斥巨资在全球收购和投资了十几家科技公司,譬如人工智能虚拟助手Viv Labs。我还记得,台湾知名主持人陈文茜曾对《创新者的窘境》作者——被誉为“破坏式创新大师”的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进行过一次采访,克里斯坦森其中一个回答令人印象深刻,在他看来,相比于Uber这种高效配置资源的工具,虚拟助手反而是一种破坏式创新。譬如三星收购这家公司的产品,就能用自然语言与人类交互,并协调应用与服务间的高效运作。而Gartner预测,2020年40%的行动互动装置内都将具备智慧助理功能,三星无疑希望通过收购提起占据风口。


    而摊开三星的收购和投资名单,不乏包括自动驾驶技术公司nuTonomy,美国量子点企业QD Vision等颇为惹眼的科技新锐,其共同点不言自明:他们各自代表了一种关于未来的确定性趋势。


    嗯,其实在这个时代,关于创新,人们有太多的定义可能,看看那些创新二字前面的修饰词汇:激进式,颠覆式,渐进式……但在我看来,对于已经度过几十年生命历程并还想疯狂生长的科技巨头而言,论及“创新基因”,评判标准或许只有一个:它能在多大程度上不被存量绑架,争取活在趋势里。


    而如上所述,由于在消费电子领域强大的产业链掌控力,如果将“活在趋势里”这件事看做一场游戏,在很长一段时间,三星理论上都可以一局一局地玩下去。就像罗振宇所说:世界上有两种游戏,一种是有限游戏,一种是无限游戏,有限游戏以游戏结束为目的,比的是谁能赢;无限游戏是让游戏本身继续下去,卷入的资源越多,参与的人数越多,游戏就能继续下去,这才是无限游戏的目标。


    而这或许也是科技巨头最“安全”的生存守则。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2898.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2898站长资源平台( www.2898.com )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