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社会热点

电信诈骗案件很多,但为何犯罪者少?

2016-09-09 11:28 来源: 站长资源平台 编辑: 等等 浏览(756)人   

  在中国电信诈骗案件很多,但为何犯罪者少?是因为打击内鬼的力度不够么?泄漏公民个人信息的罪犯,在利用职务之便获得公民个人信息的时候,往往并不费力,而在案发后,又很可能得到从轻判罚(甚至自始至终不被发现)。相较于公民信息泄露后带来的巨大危险,他们犯罪成本之低、刑罚之轻,而一个又一个电信诈骗悲剧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


电信诈骗案件很多,但为何犯罪者少?


  1. 保存公民重要个人信息的数据库保护不足


  拿公安部门的人口信息查询系统来讲,多个案件中,罪犯或借或偷得到拥有进入系统权限的数字证书后,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下载相关信息。而这些盗取信息者最终被暴露,也往往是因为购买信息的下家被捕后将其供出,在此之前,相关部门往往毫不知情。


  公安系统的数据库尚且如此,小公司用来保存客户资料的数据库就更不用提了。DT君仿佛看见自己存储在各处的个人信息被扒个精光,正在裸奔。


  2. 非法出售个人信息的罪犯多获从轻判罚


  阅读的35份判决书中,仅有一例案件的罪犯未得到“从轻判罚”,而其他全部案件的信息泄漏者,都被从轻判罚。这些罪犯在暴露后,往往会“主动投案,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自首,退清赃款,有悔罪表现”,从而得到轻判。


  此外,刑法对侵犯个人信息罪的规定,也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全部35起案件中,刑期最久的是1年6月,罚金最高为5万。


  3. 电信诈骗案件很多,但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犯罪者少


  在徐玉玉案等引发的讨论中,许多评论指出,警方往往在抓到诈骗犯后便停止调查,未能继续溯源,找到泄漏源头。这样的观点似乎也可以通过裁判文书网的案件数量窥探一二。


  统计了三个相关罪名在裁判文书网上的判决书数量,情况如下:


  数据对比虽然不足以直接证明是否存在打击内鬼力度不足的问题,但查阅这些判决书后可以确定的是:


电信诈骗案件很多,但为何犯罪者少?


    泄漏公民个人信息的罪犯,在利用职务之便获得公民个人信息的时候,往往并不费力,而在案发后,又很可能得到从轻判罚(甚至自始至终不被发现)。相较于公民信息泄露后带来的巨大危险,他们犯罪成本之低、刑罚之轻,而一个又一个电信诈骗悲剧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


    2898站长资源平台新闻媒体排行榜:http://www.2898.com/webmain/xwmt.htm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2898.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2898站长资源平台( www.2898.com )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