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当前位置:首页> 电商> 电商新闻

中国电商F4:拼多多秒杀唯品会,京东不及阿里

2018-07-13 10:21 来源: 站长资源平台 编辑: 等等 浏览(837)人   

  中国电商F4:拼多多秒杀唯品会,京东不及阿里。十一年前,马云在第四届中国网商大会上就网络经济时代下“蚂蚁和大象”这个话题,和郭台铭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探讨。


中国电商F4:拼多多秒杀唯品会,京东不及阿里


  马云说:“我这只蚂蚁能踩死你这只大象。”郭台铭不信,但他在讨论接近尾声时补了一句:“我觉得阿里巴巴再加上各位网商,应该是一个大象,而且是一个会跳舞的大象。”

  你看,从那个时候开始,马云以及郭台铭等纵横商场数年的企业家,或多或少都已经对互联网充满了憧憬和预期,而作为互联网经济时代下的重要衍生物——电商,在经济增长和国家发展以及流量红利的推波助澜下,早已成为新的预期。

  华尔街曾有一句流行语:对阿里巴巴的正确预期就是阿里将跑赢预期。阿里巴巴如此,电商这个领域亦如此。

  论营收:京东远超阿里

  在电商领域“淘金”的,有四个著名的君子: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拼多多。从上市时间开始,这四者就在你追我赶,唯品会是动作最快的一个,2012年便敲响了上市的钟,接着是京东,2014年5月赴美上市,四个月后阿里巴巴便踏入港交所的大门,如今拼多多也学着唯品会,三岁便打着上市的算盘。

  不过,曾经JAPP间的市场争夺战,在腾讯入股京东、唯品会以及拼多多后,逐渐演变成AT之间的帝国之争。

  刘强东带京东去纳斯纳克的两个月前,马化腾就以2.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京东3.5亿多股普通股份,两人还签署了电商总体战略合作协议,马化腾将腾讯旗下拍拍C2C、QQ网购等附属关联公司注册资本、业务以及资产转移给京东。到了2016年7月份,腾讯又将刚成立一年不到的拼多多拉入战壕。这一联手,三个人就走到了现在。

  以电商起家的阿里似乎并没有因此处于劣势。从去年Q1的财报来看,阿里巴巴收入385.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较上一季下降23%,其中核心业务电商的收入占比82%为315.7亿,同比增长47%。

  电商收入增长了,但是截至2017Q1季度,其中国零售平台年度活跃买家同比仅增长7%至4.54亿,移动端月度活跃用户环比仅增长3%至5.07亿。而集团此季度成本为154.9亿元,与2016年同期相比增长62%,不过较上一季下降19%。

  反观京东,2017Q1季度净收入就为762亿元,同比增长41.2%,活跃用户数虽然同比增长40%至2.365亿,不过不及阿里,而此季度京东的集团成本就比上年同期增长38%至639.89亿元。

  唯品会跟两者无法相比,季度净收入同比增长31.1%至159.5亿元,截至2017Q1季度末年度活跃买家即使增长了38%,也才5550万人。不过,其2017Q1的营业总支出为31.3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由2016年同期的19.7%下降到了19.6%。

  拼多多则处于转型期,来自在线平台的广告和佣金收入取代了原先的自营收入,2016年其自营业务收入为4.57亿元,而在2017Q1季度,该部分的收入降至338.5万元。根据其财报,截至到2017年3月31日的前12个月,平台上的年度活跃买家为6770万,平均每个活跃买家年度支出的金额为308.7元,GMV相应的为20.9亿人民币,而季度的营收仅为3740万元。成立一两年有这样的成绩,其实不算差,毕竟京东成立六年后GMV才到10002万。

  早在公布2017财年第一季度(实际为2016Q2)时,阿里巴巴的微博就发了一条消息:你还认为阿里只是一家电商公司?很多投资者已经不这么看了。从那时候开始,阿里就已经将公司的业务按照核心电商、云计算、数字媒体和娱乐以及创新或其他业务四个板块来分别公布运营情况,并四个板块全面发展,比如2017Q1,其云计算业务阿里云就同比增长103%,收入21.63亿人民币。

  后起之秀:拼多多秒杀唯品会

  2017年拼多多全面转型为平台电商,从Q2开始完全停止自营业务,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平台收入,而这一年,也是拼多多高速发展的一年。

  根据财报,其整年的营收与2016年的5.05亿元相较,增长245.35%至17.44亿人民币,年度活跃用户数也从Q2的9970万,到Q3的1.577亿,再增长到到Q4的2.448亿,与同期京东的2.925亿相差已经不远。

  其GMV也从Q2的38.4亿增长到Q3的70.9亿,然后到Q4的141.2亿,三个季度翻了3.7倍,相当于一个季度翻一倍还多。

  另外三大平台也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

  阿里在Q2里营收同比增长56%至501.84亿元,其中电商业务带来的收入为430.2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8%,其年度活跃消费者更是依然保持中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大约4.66亿,实物商品的GMV同比增长49%,而这样的增长主要则来源于服饰、消费电子、快速消费品等核心品类的推动。

  京东Q2营收为932亿人民币,年度活跃用户同比增长37%至2.583亿,根据财报显示,其GMV是3353亿人民币,京东还在财报特别强调这样的计算方式是“行业内主要友商”的近似统计方式。不过在去年618期间,18天的GMV就已经是1199亿元,也就是说,第二季度余下的73天日均GMV只有15.6亿元,对比Q1京东财报日均GMV的20.45亿元,呈现的是负增长状态。

  唯品会在Q2也处于增长状态,其净营收增至175.2亿元,年度活跃用户总数增长32%至5880万,单位订单价格增长到201元,总订单量高至8480万,GMV为17.04亿元。

  不难看出唯品会的季度营收增长幅度呈下降趋势,看来从去年12月18日开始腾讯京东与唯品会达成的战略合作,并没有给唯品会带来显著的增长,甚至营收比上一季度来看,还下降了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天猫实物商品GMV连续两个季度创下49%的同比增速。阿里集团CEO张勇在出席分析师电话会时特别提到,取得这样成绩背后的原因是我国消费的巨大拉动作用,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新零售商业力量的全面爆发。

  用户数:拼多多与京东不相上下

  去年6月阿里CFO武卫在投资者日大会对阿里2018财年提出了45%~49%的营收增长预期,引爆全场,台下做着的350多为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都发出了“wow”的唏嘘声,因为此前市场对阿里给出的预期分析猜测是在36%~38%。武卫发言的当天,阿里股价上涨了13%之多。

  两个月前阿里披露公司2018财年的财报,营收同比增长幅度为58%,远远超出武卫曾提出的预期,同时阿里也创下自IPO以来最高增速。今年第一季度阿里的核心电商收入为512.87亿,年度活跃用户高达5.52亿。连CEO张勇都忍不住说:“阿里巴巴集团收获了一个卓越的季度及财年。”张勇还表示,这得益于核心业务电商的强劲增长以及过去那些年对具长远增长潜力项目所做的投资。

  京东加上2018第一季度已经是第八个季度实现盈利,其净营收又一次高至1001亿元再次领跑赛道,同期增长33.1%,不过这个增长幅度却是两年最低水平,另外,其年度用户数增长27.6%至3.018亿,GMV为3302亿人民币。

  唯品会连续22个季度盈利,净营收增长24.6%到199亿元,年度用户数为5660万人,其营收和流量都不及上一季度。另一方面拼多多的用户出现了激增的情况,几乎与京东流量持平,不难看出平台间争夺用户情况的激烈。

  虽然拼多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是幅度却大大降低,如今又计划上市,可以说是后生可畏,唯品会2017年的净利润虽然向前迈了一小步,但是其用户跟上一季度相比反而下降,再看上文提到的营收下降,唯品会22个季度的盈利背后隐藏的讯息是市场份额丢失。

  去年唯品会兼CEO沈亚说的那句“我们认为与他们的这一层关系,将对唯品会的客户增长和提升市场份额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仿佛还历历在目,然而如今摆在眼前却不是与腾讯京东合作后的高分成绩单。

  这四个电商平台都有自己对标的客户群体自画像,比如唯品会一贯以高活跃度女性用户闻名,对标女性用户,阿里天猫对标白领人士,据相关数据显示,天猫的用户中有40%的人月薪不低于5000,20%用户月薪多于10000,用户相对来说很优质。

  京东走的是中高端路线,主力消费人群的年龄在25~40岁之间,他们对电子科技产品有一定的追求,刚好京东是电子科技产品天堂,从某一种程度来说,科技产品是京东的另一张名片,另外腾讯为其提供的微信九宫格格子,以及以前QQ弹窗经常弹出的京东购物精选,也为它提供了不少流量。

  拼多多则是与前三者错位竞争,走出了一个实惠路线,将触角伸到它们很少触及或没有触及的三线及以下城市,在这条实惠道路上,拼多多让很多对电商概念贫乏的人开始接触网购这个东西,逐渐在这些城市占据了七成左右的市场份额,另外一个重要的点当然还是拼多多抓住了很多人喜欢小便宜的心理。

  当然,未来的零售业不属于任何一家,而是属于生态,任何消费市场也不允许垄断,不管是想合纵连横达成共赢,还是各自独善其身,至少要有两家力量展开竞争,通过竞争的方式实现相互制约制衡,才能防止垄断霸权,这一点可以从共享单车或者外卖市场这些年的沉浮发展都可以得到证实。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京东在营收方面一直独占鳌头,连阿里都未能超越,甚至还甩阿里一大截,即使是在亏损的2015年京东靠着巨额的营收数字依然能入围五百强,然而它的盈利能力却远远不及阿里。

  从数据可以看出,阿里的主要营收来源于电商,几乎年年占据总收入的至少80%以上,阿里的电商主要是C2C(淘宝),另外还有B2C(天猫的小部分商户是此模式),反观京东主要的模式就是B2C,B2C模式便是自营模式,通俗一点说就是自己进货自己卖东西。这种模式的好处当然是营收特别高,京东自营下的每一笔账都会计入流水,包括京东物流带来的收入也算进了营收,从而成就了它超高的营收金额。阿里呢几乎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平台电商,自营业务少的可怜,只有天猫的部分商户是这种模式,平台上的所有交易流水都属于入驻商家而非阿里,所以阿里的营收差京东一大截。

  这种模式的副作用就是高成本。京东2017Q3的营收成本是707.63亿元,同比增长37%,到了当年Q4,营收成本同比增长39.7%到958亿元,高营收的背后是高成本的投入。自营模式的运营需要进货的存储仓库、人员成本等,我们都知道京东的物流出了名的快,支撑起物流快的原因便是十几万的快递员,再到今年Q1,京东物流已经建成了并运营515个大型仓库,总面积在1090万平方米左右,可以想象这些需要的巨大成本,更不用说京东去年在技术研发上投入的金额就高达45亿元了。

  所以,在作为第三方服务平台上,收入都来源于广告、交易佣金以及技术服务费等相同的情况下,阿里的盈利要远远高于京东。


    2898站长资源平台网站资讯:http://www.2898.com/news/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2898.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2898站长资源平台( www.2898.com )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