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当前位置:首页> 创业> 点评

创业教训 天涯社区创始人邢明反思总结

2015-12-16 10:59 来源: 站长资源平台 编辑: 佚名 浏览(1229)人   


  天涯社区创始人邢明反思总结天涯十六年

  天涯社区 天涯创始人 互联网公司
  2015年8月底,天涯社区挂牌新三板,很多互联网老用户惊呼,原来天涯还顽强地活着。对这些老用户来说,天涯曾经是互联网社交和社区的代名词。但互联网行业创新不断,它的光环相继被开心网、微博和微信取代。

  天涯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第一批互联网公司。它靠着自有资金和少量融资在九死一生的互联网行业活了16年,并一度坐上Alexa全球中文网站排名社区类第一的位子。

  过去16年里,天涯不断求变,抓住了每一次的互联网浪潮,遗憾的是都没能站上浪潮之巅。它的注册用户过亿,每天有一千多万人到访,但仍在寻找一个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12月初,47岁的天涯社区创始人邢明,在北京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专访,梳理、总结并反思了过往16年的天涯之路。

  “回购谷歌股份,但错失了上市最佳窗口期”

  1999年,新浪特别火,我离职办了个地方门户网站,叫海南在线,开辟的第一个论坛就是股市论坛。当时天涯社区是海南在线的一个子频道,但用独立域名运作。

  一开始我们所有的重心和精力都放在海南在线上。天涯社区在自然生长,Alexa全球排名不断上升。一直到排名三五百名的时候,天涯依然只有几个人在维护。

  到2005年7月的一天,我们发现天涯在Alexa上的排名到了全球135名,中文网站第30名,社区类网站第一名。

  这时候,有人找上门来想投资天涯。第一个来找我们的投资人是王功权,我们一起讨论了天涯的商业模式,比如大门不收费,小门收费,你进入天涯是免费的,但里面的一些功能可以收费。虽然讨论很热烈,但投资的事没有谈妥。

  2006年,我们拿到了联想和清科的种子投资。2007年完成了来自谷歌和联想的融资,其中谷歌一度持有我们6%的股份。另外,跟谷歌和联想一起投资的,还有一些个人天使,比如分众传媒的江南春和经纬创投的张颖。

  谷歌当时为了在中国跟百度的贴吧和知道两款产品竞争,跟我们合作做了天涯来吧和天涯问答。之所以找我们合作,是因为谷歌不知道怎么在中国的监管环境下管理原创内容,觉得我们有经验,就投资了我们。

  2009年,创业板推出,2010年,谷歌退出中国,我们顺势提出回购它的股份,想把公司的海外架构拆除,然后瞄准境内创业板上市。

  当时我们的考虑是,天涯的舆论影响力比较大,是一个很敏感的平台。那时候没有微博,整个互联网最大的网络言论平台就是天涯。谷歌退出中国后,我们觉得应该回购谷歌手上的天涯股份。

  不过谷歌无意退出,整个谈判耗时超过一年,我们用了三倍溢价做回购。完成回购后,上创业板要开始排队了,而且需要更高的利润门槛,我们错失了最佳上市窗口期。

  “穿着马甲说话都比较真实和大胆”

  这几年,互联网不仅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也成了中国股市走牛的动力之一。我们注意到,决策层都在提中国要做网络强国,要实施互联网+战略。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挂牌新三板,希望尽快对接资本市场。

  上新三板算不上特荣耀的事。但新三板让企业在融资上很灵活,比真正的IPO还要好。比如,可以不断定向增发。而且,融资灵活,发3%的股份或者10%的股份都可以。另外,新三板对挂牌公司的估值也越来越接近纳斯达克,能给出比较公正和合理的价值判断。

  过去我们在融资上走过不少弯路。回购谷歌的股份,拆除VIE架构,过早地把海外架构改成了国内架构,造成国外资本没法投资我们。

  境内的人民币基金,那几年对投资中国互联网公司还是比较谨慎,不像现在,我感觉要开启一个中国资本投资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新热潮了。

  当时天涯名气很大,没有在那时候大规模融资,是一个失误。融资不到位,公司发展也受到影响。

  这些年,天涯确实受到很大竞争。在很多细分领域涌现出很多垂直类巨头。比如,股市论坛这块,出现了东方财富和雪球,他们在分流我们股市论坛的用户。

  另外,博客和微博的兴起,也吸走了我们大量写手和意见领袖。

  但你会发现,这些新业态都没法颠覆天涯。理由很简单,微博是中心化的社区,以名人和大V为中心。天涯是去中心化的社区,从一批草根人群中,产生网络意见领袖和核心写手。

  当微信这么强大的自媒体平台出现后,微博的名人和大V分流到了微信去做自媒体。但天涯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因为我们是一个草根的平民化平台,会源源不断产生优质写手,不完全依赖于大V和名人。

  “用单品爆款的思路转型做C2B模式”

  我们这些年尝试过分类信息、博客、微博、旅游和农产品电商等产品形态。

  当年赶集网创始人杨浩涌想跟我们的城市版合作开展分类信息业务。当时一些投资圈的朋友,比如红杉的计越,也建议我们把城市版拆分出来做分类信息业务。但当时跟杨浩涌没有深入的沟通,合作最终没有开展。后来我的反思是,我们对机会的判断还不够透彻。

  面对移动互联网的挑战,我们也想过重大转型。比如,用手机来重构天涯,让天涯变成一个简单和轻松的轻博客。为此我们推出了很多手机应用,比如天涯日报和微论。最近我们打算把这些手机应用统一到一个移动平台之上。

  这些年我们的主要商业模式是品牌广告。但品牌广告有天花板,广告位有限,我们又没法做到谷歌的长尾广告模式。

  我们试图学习谷歌,找到适合社区的广告模式,比如推出过会员制广告业务,让区域性中小企业进驻天涯,打造企业空间产品。但后来发现这个模式需要大量的地面部队,而我们的资源支撑不了。

  对于会员制广告,我们一开始理解成是广告模式,后来发现会员制广告发展下去就是电商。于是我们又尝试了一些电商业务,帮企业在天涯上卖东西,但始终难以跟垂直类的电商巨头竞争。

  现在我们是用单品爆款的思路在做C2B模式,即通过数据挖掘,找到用户的个性和共性需求,然后去找到商家,给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商品。

  “没有根基的社区很容易被颠覆”

  这16年,我给自己打分最多是个及格。我总是想着做一个比较大的布局,但公司的资源和能力支撑不了这个布局,战略布局应该是先聚焦突破。

  我的第一个反思是融资上的迟缓。我们利用自有资金干了7年才开始引入外部资本。而很多互联网公司成立第一天就有外来投资。

  第二个反思是天涯过早通过广告去变现,影响了用户体验。当时为了追求利润,以让公司达到在国内上市的标准,我们过早地考虑商业化,想尽办法节省成本,其实反而应该采取扩张策略。

  第三个反思是我们整个业务不够聚焦,这导致我们迟迟没有在用户流量上有一个大突破。

  另外,人才也一直制约着天涯的发展。现在天涯一千人左右,小一半在海口。一直有人建议我们搬离海南。实际上我们在北京有不小的办公室,一度有过双总部的布局,但后来发现在管理效率上不高。而且,我们觉得北京太浮躁了,人才流动性大。

  互联网行业的生存法则是快鱼吃慢鱼、九死一生和赢者通吃,互联网公司死亡率很高。我们看到一些同行,突然就不见了。我们没被淘汰,是因为我们的根基扎得比较深。

  在当时1.0时代,天涯是最具2.0气质的网站,大量的品质用户在线上和线下网聚、交往。这些品质用户,最早是知识界人群,随着更多板块的开设,这个群体的结构多元化了。天涯的影响力也随之扩大,尤其是在对社会民生的影响力上,形成了“全民话题,天涯制造”的效应。

  还有一些特点也是天涯独具的。比如,天涯在社会和民生领域的网络舆论影响力比较大,无形中扩展了中国人的网络言论空间。

  虽然这几年天涯遇到不小冲击和挑战,但这个优质用户群体的基干还在,他们能产生优质内容,是天涯的根基。

  现在IP的概念很热,其实天涯是一个潜在的没有被开掘的IP金矿。很多电影,比如《滚蛋吧,肿瘤君》、《夏洛特烦恼》和《鬼吹灯》等,都跟天涯有渊源。

  现实已经证明,没有根基的社区很容易被颠覆,比如你只有一款偷菜游戏的话,就很容易被取代。

  “我们要建立虚拟人生的平台”

  我们对自己的最新向定位是,一个以论坛为核心应用的综合性网络社区与大型兴趣社交平台,我们正在加强兴趣社交和虚拟现实等元素。

  我们的这个方向,在国外有个对标的公司,叫做Second Life。但它过早强调3D功能,造成人气一直没有起来,后来被MySpace超越了。

  综合性虚拟社区很难实现,要能找到网民的共性需求。比如微信背后是社交的共性需求。我们认为做综合社区背后是个人表达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一种角色扮演的需求。

  所以我们想建立一个虚拟人生的平台,在这里你可以最大限度地自由表达。由于穿着马甲说话,你的创造力能充分释放。你可能是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但你可以在这里写小说赚钱,也可以当一个旅游板块的旅游达人来获得收益分成。

  中国人的原创力在民间,智慧在民间,但这些民间高手需要一个平台和机制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在天涯上的用户,过去累计出了八千多本书,但跟我们几乎没有关系,出版社和影视公司都在天涯上找题材。天涯以前是个富矿,大家都来挖一下,现在我们要自己来开发。最近我们对于个人写书正在推出众筹模式。

  下一步天涯的重要方向是鼓励更多原创行为。为此,我们推出了打赏等付费机制,以及版权保护机制。现在我们的股市论坛,开通了打赏功能,你可以买一个股神金牌送给你喜欢的股评家。我们有个用户已经拿到了350万元的打赏收入,我们从中收取30%的佣金。

  目前天涯一半以上的营收来自广告。但明年会有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打赏等个人增值服务。天涯将形成广告、个人增值服务和社区型电商(社交商务)三足鼎立的收入结构。其中,最核心的是个人增值服务。

  目前我们正在构建用户的个人大数据。比如,一个手机号,关联多个账户,我们会形成这个用户的活动轨迹,随着时间的积累,能描画出他的个人人生轨迹。

  有了大数据,可以把用户十年前在天涯的足迹串起来,这能帮我们拉回一些老用户。以后我们还将给用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包括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服务。现在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希望跟我们合作,因为我们这里积累的数据,能提炼出用户的征信状况。

  目前我们采取的是T型战略。我们会集中精力把平台的社交生态和原创内容维系好,形成大用户、大数据平台。同时在垂直领域做分拆。比如分拆旅游业务成为一个独立公司。下一步在股票和文学等领域也有分拆的计划。

  落地凤凰不如鸡——天涯没落的教训

  天涯社区 BBS 天涯挂牌新三板
  8 月 26 日,天涯社区在新三板正式挂牌上市。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由于曾经拥有的巨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天涯引起了很多关注。

  不过,如今的天涯已经不复当年的意气风发,上市带来的也是短暂的喧嚣。繁华背后,落寞依旧。在天涯论坛的鼎盛时期,各种社会事件都从天涯开始起步,天涯一度是中文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平台。而如今时过境迁,微博上市,微信吸引了人们众多的眼球,甚至新崛起的知乎都比天涯热闹,而天涯只能没落的上市新三版,且成交寥寥。

  天涯是如何从崛起到没落,中文世界的热点又是如何轮换的呢?

  一、天涯的崛起,BBS 时代的红利

  中国的互联网世界起步于 90 年代后期,但是受制于电信产业的发展,真正普及到家庭应该是 2000 年以后的事情。因为早期的电脑性能比较弱,难以有比较好的互联网体验,而当时的网速又比较慢,且收费昂贵(当年是拨号上网的,56K 的 Modem,下载速度只有几个 KB)。在这种环境下上网,文字就注定成为交流的主要方式,这就带来了 BBS 的兴起。

  中文 BBS 其实并没有什么门槛,有门槛的是上网。在 PC 流行之前的年代,会用电脑不像今天一样是幼儿园小朋友的天生技能,而是一项需要花上几百大元(购买力相当于今天上千元)学习的专门技能。电脑也不是普及品,而是普及率远比今天私家车更少的小康家庭非必需品。再加上上网本身的费用(当年网吧也远没有今天便宜),能够在家长期混迹于 BBS 的人,平均素质是比较高的、条件比较好的一类人。而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就有了 BBS 的兴盛期,于是我们在这个年代看到了大量有质量的原创帖子,也有大量的 BBS 开始兴盛。随着上网人数的增加 BBS 达到鼎盛,天涯就是这个时代崛起的受益者。

  其实,当年全国性的论坛很多,但是天涯以社会事件与斗富等话题迅速出头,吸引了全球华人的关注。孙志刚案、朱令案都成为社会焦点。而一大批互联网时代的原创者也在天涯攫到了第一桶金,十年砍柴靠天涯出名,写文字买到了北京的房子。当年明月更是网络小说写成了书,成了名人。如果当年天涯赶上今天的互联网泡沫,怎么也得是一个估值几十亿的独角兽。而不幸的是它没有着急融资上市。

  二、BBS 的没落

  BBS 的兴起,起源于文字时代。而当宽带普及之后,互联网不再是文字,上网不仅能看看新闻,发发帖子,还能购物,还能看电影,还能玩游戏……

  BBS 的吸引力在下降,而文字的竞争对手也出现了,这就是微博。微博虽然只有 140 字,但是它更快,更直接,门槛更低,而且它可以商业化。在 BBS 上,一篇才华横溢的文章,只会给你带来几十条评论,要赚钱得写稿出书。而在微博上,积攒到一定的粉丝数,会有公关公司,广告公司上门,发发软广硬广就能入账不菲。

  而这个时代,也不是上网门槛高企的时代。上网成为大众的技能,有什么样的环境,就需要什么样的用户。才华横溢的文人时代过去了,段子手的时代来临了。天涯论坛不再是有影响力的中文平台,人们去微博了,而在短短几年之后,又有了微信,朋友圈的小圈子让个人更容易被关注。微博都被冲击,就更不用说 BBS 了。

  三、大众、小众 BBS 的冲击

  微博,微信还是浅薄化的。要深入讨论还是需要论坛的环境,天涯似乎还有一线生机。但是互联网并没有给天涯机会,随着问答网站的流行,知乎出现了。如果说豆瓣、果壳这种网站还是小众文艺或者专业群体的讨论,那么知乎则是包罗万象的。尽管知乎的用户数和访问量都很小,但是知乎确贡献了足够多的高质量内容。

  BBS 比微博微信更深刻的部分被知乎这类问答网站替代了,而在大众 BBS 中,天涯遇到了百度贴吧。尽管天涯已经努力的无下限来吸引用户,但是相对于百度贴吧这种门槛更低的地方,天涯吸引力显然是不足的。

  最终,天涯错过了 BBS 的黄金期。而在如今,在 BBS 的竞争中也败下阵来。

  而讽刺的是,这个时候天涯才上市,因为阴差阳错,上不去创业板,没有业绩,就只能混迹到新三板了。而即使到了新三板,天涯依然不被看好,乏人问津。 互联网好花不常在,天涯的经历可以给现在正火的互联网公司提个醒:IPO 要乘早,否则时过境迁,落地凤凰不如鸡。

  编者注:煮机网刚刚关闭了传统的煮机社区,而在少数派开启了全新的Matrix 社区。我们在探索互联网新格局之下的社区形态的同时,也间接证明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但随着互联网整体环境的变革,社区的形态会变得愈发垂直和细分。从业者们对于变化的应对策略,会在未来逐步放射出或大或小的影响。机会,一直存在。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2898.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2898站长资源平台( www.2898.com )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