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当前位置:首页> 创业> 创业经验

观韩国资本浪潮后的下一步怎么走?

2016-07-14 10:53 来源: 站长资源平台 编辑: 等等 浏览(1192)人   

  观韩国影视经验能否指点中国迷津:资本浪潮退却后的下一步该怎么走?

观韩国资本浪潮后的下一步怎么走?

  2006年的单片平均制作成本达到了历史最高值,但资本回报率仅为负24.5%,外部资本几乎毫不犹豫全部退出,韩国电影产业随之进入阶段性低谷。


  “现在各路资本,包括房地产,包括煤炭、餐饮,特别是互联网,我有两个形容词,就是他们以百米赛跑的速度,以不计成本的方式疯狂的进入电影界,特别是金融资本的进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电影游戏规则,改变了电影原有的逻辑,《叶问3》事件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 这是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在今年六月的一次国际影视论坛上,对当下中国影业投资市场所做出的预警。


  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高级研究员朴希晟,在谈到韩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轨迹时她提到——


  “2000年左右, 大企业开始参与电影行业, 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开始出资建立电影专门投资组合(注:一种基金), 进入电影行业的资本开始增加了。到了2001年, 韩国投资制作部门的收益率有了明显提高。2004-2006年,电影行业的资本更多了, 电影行业里有这种说法‘这个时代不能初次登台的导演是傻瓜(彼时韩国的导演大部分自己写剧本)’。结果2006年电影产量激增, 但其中很多电影都失败了, 其中也有不少的烂片。以后2006-2008年韩国电影的收益率猛落,很多投资公司、发行公司就此撤出。”


  韩国电影也曾经历过热钱追逐、资本疯狂,中国电影市场如今亦有相似困扰。在疯狂过后,会是什么呢?是一地鸡毛,还是重获新生?壹娱观察查阅了相关资料,整理出2000年到2006年前后韩国电影在投资、制作方面的变化情况,以及他们之后的发展——在他们的故事里,或许能找到中国的答案。


  速进快出的外部资本是助力还是阻力?


  1998年,金大中总统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并颁布了相应的扶持政策,这使政府力量成为了韩国电影行业蓄力待发时的重要助力。据美国《综艺》杂志统计,1998~2005年,由韩国政府出资设立的中小企业厅为各种电影产业基金注资了121亿美元,并承诺对亏损的电影基金进行补偿。同期,韩国本土有48只基金募资了535亿美元直接投资电影项目的制作和宣传。


  随着经济回暖及政策的推力,2000年,本土制作影片数量达到了59部,基本恢复到了金融危机前的规模。特别要指出,这年的现象级大片——《共同戒备区》,这部朝韩题材的影片高达27亿韩元(约1300万元)的制作费用创造了空前的纪录,超过了同期影片平均制作费的2倍以上,也是从这开始,媒体报道正式启用了“韩国型大片”的叫法。


  该片取得的巨大商业成功,不仅刺激了嗅觉灵敏的风险投资商们的加入,也增强了电影人在制作水准和投入上看齐好莱坞的信心。也说明,韩国观众已经比较能接受好莱坞式影片的审美了。


  毫不意外,千禧年的现象级商业大片的成功造势,推动了想从电影业“掘金”的风险投资的数量在2001年达到了顶峰。大量资金追捧下,制作公司们全面进入高成本、大制作阶段,一味追求高投资影片,尽快花完风投的钱,募集新资金。


  电影评论家金素英对于当时电影界史无前例的投资盛况这样描述:“对于?韩国型大片?这只恐龙,如果说它逐渐变大的身体是由于金融和风险投资进入的话,那驱使恐龙前进的大脑和意识形态一定是民族主义”。


  据统计,2001年,韩国前三大发行商发行的28部电影平均制作成本高达33亿韩元(约1552万元),其中有6部的制作成本超过了50亿韩元(约2359万元),其中还包括以往未曾涉足过的科幻影片,大量的资本涌入使行业产生了空前的热潮。与此同时,2001年也可以算作是韩国本土电影崛起的一年,全年每个重要档期,本土片几乎都在票房上超越了进口片。这年值得一提的影片是由张东健主演的《朋友》,该片被称为韩国版《美国往事》,怀旧并反映社会现实的题材充分地引发了大众的共鸣,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2002年,韩国本土电影的观影人次首次突破了5000万,考虑到当年夏天的韩日世界杯,这个成绩已是不错,只是这一年并没有出现现象级的影片。此外,尤为明显的一个变化是:电影项目的投资“热钱”急速降温。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仅2002年,风险投资商在电影项目上的投资损失高达4000万美元。即是说,之前制作的大批仿好莱坞大题材高成本影片上映后,几乎血本无归。


  随着2002年大制作影片的接连票房失利,外部资本开始大面积地撤离电影行业,投资风气逐渐趋于理性,之后韩国当时国内主要的四大发行商希杰(CJ)、秀宝(Showbox),乐天(Lotte)和Cinema Service(06年被希杰收购)代替风投们成了主要投资方。


  到2003年,风险资本已经砍掉了近一半投资额。由于投资公司损失惨重,他们纷纷撤回先前对后续影片投资的承诺,直接导致一部分制作公司破产。


  业内人士开始反思,投资商惨败而归的原因除了资金利用效率低之外,人们因审美疲劳而对大量重复的自制好莱坞式影片不再买账,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一批有才的电影人开始尝试创作更符合国情和国民特性的具有独特视角的影片。


    更多资讯,可以访问2898站长资源平台创业栏目:http://www.2898.com/start/ 谢谢!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kefu@2898.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2898站长资源平台( www.2898.com )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